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打印,一到六年级数学公式小学必背88个数学公式。数学背熟48个公式所有图形的公式大全1―6年级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最新整理|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提分必备,果断收藏)。
小学生数学成绩提升辅导资料,2025小学数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电子版学习辅导资料。
小学资料下载:https://www.hkpan.com/jiaofu
一位衡水10年班主任总结:小学数学不用报辅导班补习班,让孩子背熟这套公式就好,1—6年级数学公式全详细整理出来了,什么图形计算、单位换算、运算定律与性质、数量关系等小学必学的数学重要知识点全都整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鸡娃道路上的巨大助力,孩子背下来就牛了!替孩子保存下来吧!
一、图形计算
-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2,即 C = (a + b)×2;面积 = 长×宽,即 S = a×b。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5 厘米,宽是 3 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5 + 3)×2 = 16 厘米,面积就是 5×3 = 15 平方厘米。通过这个公式,孩子们可以轻松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即 C = 4a;面积 = 边长×边长,即 S = a×a。
比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 4×4 = 16 厘米,面积就是 4×4 = 16 平方厘米。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通过这个公式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图形的特点。
-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即 S = ah÷2。
假设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6 厘米,高是 4 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 6×4÷2 = 12 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相对复杂一些,但只要孩子们记住这个公式,就能准确地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单位换算
- 长度单位换算
1 千米 = 1000 米,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
例如,3 千米等于多少米?根据公式,3×1000 = 3000 米。通过单位换算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
- 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比如,5 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5×10000 = 50000 平方米。面积单位的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孩子们掌握了这些公式,就能轻松应对各种题目。
- 体积单位换算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1 立方厘米 = 1000 立方毫米。
例如,2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2×1000 = 2000 立方分米。体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孩子们理解空间概念非常有帮助。
三、运算定律与性质
-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a + b = b + a。
比如,3 + 5 = 5 + 3 = 8。加法交换律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计算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字,提高计算速度。
-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 + b)+ c = a +(b + c)。
例如,(2 + 3)+ 4 = 2 +(3 + 4)= 9。加法结合律在一些复杂的加法计算中非常有用,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 a×b = b×a。
比如,4×5 = 5×4 = 20。乘法交换律同样可以让孩子们在计算中更加灵活。
-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 = a×(b×c)。
例如,(2×3)×4 = 2×(3×4)= 24。乘法结合律在乘法计算中也能起到简化计算的作用。
有人说熟练背诵公式就可学好数学,有点儿雷人,这学霸不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如果靠背公式就能学好数学,可能会贻误学生。毕竟数学题目千变万化,那是几个公式就能搞定的?
其实不然,只要真的能学懂,万变不离其宗。公式背得滚瓜烂熟,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呀!公式都不熟,看见题目后,脑袋里公式蹦不出来的!所以不管学什么,其实都需要记忆和理解,数学要理解大家都懂,但的确不该忽视了记忆。
试想一下,身边有几个数学学渣能背好数学公式的呢?数学公式是基础,公式记得牢靠,看见题目后才能灵活运用自如,我记得自己上学时考试发草稿纸后我就开始默写一遍公式,熟能生巧的,我属于勤奋选手天赋一般,数学中考和高考我都是差几分满分,熟练公式,多多多刷题!
在鸡娃的道路上,家长们往往会陷入焦虑和迷茫。但其实,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让孩子背熟这套数学公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家有孩子的,保存下来,最好打印出来,趁着暑假有时间,狠狠提高一下,让孩子在国庆7天小长假里,每天让孩子背一背,把这些数学公式背熟,不止能帮助孩子打好数学基础,还能帮助孩子学好数学,快速提升学习成绩。
如果孩子基础实在薄弱的话,可以参考文章下方《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大全》系统学习下! #一年一度开学季#
小学语文知识/数学公式定理/英语语法大全:全国通用【七味文化】
精选
¥129
购买
本书精心编纂,囊括了小学数学阶段所有核心公式与定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概念,配以生动实例,让孩子轻松理解并掌握每一个公式定理,记忆更牢固!
内容按照数学知识点科学分类,从基础运算到几何图形,再到应用题解,条理清晰,方便孩子按需查找,高效复习。
每章节后附有大量精选练习题,紧密贴合教材与考试要求,通过实践加深理解,让孩子在解题中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独创性地融入思维导图,直观展示公式定理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孩子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紧密贴合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保孩子学习内容与学校教学同步,为各类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应试更从容。
随书附赠电子版资料包,包含公式定理速查表、练习题解答等,为孩子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助力数学学习之路更加顺畅。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不仅是孩子数学学习的得力助手,更是家长辅导孩子、提升孩子数学成绩的宝贵工具,值得每位小学生及家长拥有。
大部分学生可能刚考完期中或者已经考完期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以基础类知识为主,所以掌握基础很重要。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几何体计算公式)
-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 圆的直径=半径×2
公式:d=2r
- 圆的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公式:c=πd =2πr
-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公式:S=πr²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底面积h
-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³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公式:S=C底h=πdh=2πrh
-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侧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²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
- 圆锥的体积=⅓底面积×高
公式:V=⅓Sh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
- 长度单位换算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 加数+加数=和
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 因数×因数=积 (因数不为0)
积÷其中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算术概念)
-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 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等式: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特殊问题)
-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小数=大数)
-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 植树问题
4.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4.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 流水问题
8.1 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8.2 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8.3 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若税率为5%: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 工程问题
11.1 一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1.2 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